琼台书院 讲解词,有比我说的更详细的请赐教

太平洋在线下载 138 0

  琼台书院可能是所有导游觉得讲解内容最少的景点了,翻遍现有的旅游景点介绍以及导游讲解资料,大多只言片语,讲的也只是奎星楼和《搜书院》的故事,并没有向游客讲明书院在海南文化教育的历史地位,更没有讲清书院与琼台师范之音的关系,游客们觉得现代学校开在古代书院内不伦不类的误码解也就不足为奇了。网络上的资料一篇抄一篇,一篇简似一篇,内容比较充实的大概要算魏老师编的《神游海南了》。

   而琼台书院从2001年9月为扩建封闭施工,到2002年10月开放,又遇今年非典关闭,几开几关,各旅行社已不再推琼台书院,导游也无暇再光临书院,可以说90%以上的导游没有进过2002年扩建后的书院了。而海口与琼山两市合并,一些原有资料也需做些改动。时逢省旅游局组织导游大练兵,我就借机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这篇03版的《琼台书院》讲解词了。当然如果那位DX还有更多资料,更请不吝赐教啦。

  我的Emaill:jemto@163.net

  书归正传:

  琼 台 书 院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中山南路与文庄路交界处,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也是海南唯一一座府立书院,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这里也是深受东南亚华人、华侨喜爱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发生的地方。

  说到书院那一定是与当地的文化、教育密不可分的,那我们就先来简单了解了解海南的文化发展史吧。

  古代的海南岛,名称琼崖、珠崖、琼州。由于地处边陲,孤悬海外,相去京都几千里,交通闭塞,“鸟飞犹用半年程”,因此,开化较迟,文化落后。唐宋两代,朝廷竟以孤岛作为贬谪逆臣或放逐异己的处所。唐宰相李德裕被贬抵琼时,曾以悲愤绝望的心情写一首五绝:“一去去千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也有一些被放逐来琼的臣子,视琼州为“蛮荒”,“纹身地”,“天涯海角”。可见当时的琼州府是多么的荒僻,离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是多么的遥远。自从唐宋五公、苏东坡父子以及众多的官吏和文人或放逐、或赴任、或迁徙来琼之后,灿烂的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也随之传入和传播,促进了琼州社会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兴学教化蔚然成风,私塾书院相继成立,仅琼州府诚一地就有东坡和粟泉两间书院。宋代姜唐佐、符确等都是受苏东坡亲自教诲进士及第的。

  明代,琼州人口尚不足三十万,但文化却快速发展,学业兴盛,人才辈出。琼籍名贤:邱浚、海瑞、钟芳、邢宥、王弘诲、梁云龙等人都提名金榜,为官廉正,著书立说,誉满朝野,青史留芳。

  满族入主中原,清朝建立初期,因害怕汉族文人发动庶民“弯弓而抱怨”,利用书院“聚群结党”进行反清活动,便对书院加以抑制或关闭,或让之名存而实亡,琼州的文化教育也一度没落。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初,钦命广东分巡雷州兵备道焦映汉赴任抵琼崖,这位陕西籍道台是清皇朝的著名学者,进士出身,治理琼崖,注重教化。上任伊始,就到各地视察,惊觉这块放逐谪臣迁客的蛮荒之地,却是“江山钟秀,英贤辈出”,只可惜官学缺乏“教无专师,作辍各半”。为了“勤宣德教,扶植士气”,“学无他岐,教归一辙”,于是道台焦映汉便积极筹建书院,以便培养人才为清廷供职效劳。

  中国的书院起初产生于民间,为文人集会之所,进行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校书、著书、刻书等活动。书院选址,讲究“善美同意”,崇尚“天人合一”,追求“情景交融”。各省的书院多建于名山胜水之间,焦映汉通晓玄学,崇尚人文,对书院的选址,自然大费心思,他在道属右侧,征地建院,成为“道属居中,府属居左,而设书院于右翼,若龙虎得胜地矣”。将书院与道属、府属等量齐观,一线相连,即提高了书院地位,也有利于道台政务之余对书院的督导和参与讲授或考课。值得一提的是,书院早期筹建所需的六百多两费用,全部是由焦映汉独立用自己的薪俸捐建。

  书院命名“琼台”。琼台是琼州府的别称,也是琼籍大学士丘浚(文庄)的别号,以“琼台”命名书院,既体现他官办性质,又着意纪念乡贤丘文庄。道台、镇台、琼台,合称“琼府三台”,分别执掌政、军、学的牛耳。

  俗话说:“国有一国之君,家有一家之主”。书院也有它的主持人——山长,俗称掌教。山长即负责教学工作,又管理行政事务。山长由道台聘请,仅受道台监督,任何官员均无权干涉院政和教务。琼台书院的历任山长都是学者名流,既有琼州名士,也有外省英才。据现存的资料记载,历届山长中,有探花张岳崧;进士谢宝、吴 姬、吴典、云茂琦、丘对欣、郑天章;举人林储英、常升庵、王时宇、吴金、曾日 、王丞烈、郑乃宪、丘对勤、王乃谦、欧阳绮、陈贞、林之椿等。不少的山长曾经官居要职。如当国子监学正、翰林院编修、吏部郎中等。琼台书院的山长文章即为世人所称道,道德品行也为典范。

  学生的招收起初为琼崖13县派送,后改为招考,招生考试十分严格,封闭评卷,公开张榜。招收的生徒最少时20多人,最多时达80多人,生徒全年连续学习 10个月,然后参加乡试、会试乃至殿试。所以说这里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

  好了,诸位现在看到的就是琼台书院新建的牌坊大门,大门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门楼上正悬挂的是岭南派著名书法家殛麦华三先生题写的“琼台书院”金字匾额,它与大门旁侧挂的“海南琼台师范学校”牌匾,一起告诉我们琼台的起源与变迁。

  书院从创建至今,从最初的几间亭、房到最鼎胜时期拥有田产近千亩,经过了多次扩建。最近这次是为了迎接改办后的琼台师范学校百年校庆于二OO一年修葺扩建的。如今的琼台书院仍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七千八百多平米,整个建筑三进三庭,三座二层小楼,四行廊庭斋舍,园中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院内陈设也大多保持了当时原貌,自古书院多栽树木,不少都有百年以上树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可以与树木花草联系到一起。南方的书生读书郎可联想到槟榔,龙眼、荔枝、核桃更寓意“连中三元”,书院里四处可见的花草也表示着考生对探花的期待。

  进入第一道大门两侧的平房是书院的陈列馆,和展览厅,陈列馆中收藏着琼台书院历代文物,展览厅则不定时展出海南省的书画作品,这里还是海南省花鸟画创作研究基地哟。

  走进书院第二重门,就可看到两尊仿铜雕像分列小径左右,左边这位手捧古卷,低头似正在呤哦诗句的是书院掌教之一,《搜书院》主人公谢宝老先生。大家请看天井里的这棵白梅,谢宝老先生曾在月下散步时呤出了“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jiu),客窗幽静处,明月与绸缪”的名句。他是海口龙岐村人,是清雍正二年进士,曾任肇庆学府教授,后返乡掌教琼台书院。他生性刚直,勤勉敬业,“仇奸、爱生、敬业”的品德流传后世,为人敬仰。尤其是他爱护弟子张日旻的事迹更被后人演绎成一段段民间故事,一出出戏剧佳作。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日旻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日旻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到现在许多上年纪的东南亚华人、华侨到海南来旅游,最想看的就是当年那个撩动少女芳心的自由爱情故事发生的地方。如果团友中有会唱粤剧的咱们就一起来唱上一段“飞来天上鸟,谁知是鸳鸯,有情饮水饱,到死不相忘”,试想在封建礼教的当

标签: 赐教 书院 讲解 详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